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诚邀海外优秀青年人才,依托我院申报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项目。
— 化学工程学院介绍 —
化学工程学院是北京化工大学的核心主力学院之一,始建于1958年,与学校同步建立并发展。1978年成立化学工程系,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设立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6年由化学工程系、制药与生物工程系、环境工程系和化工研究所组建成立了化学工程学院。2000年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化学工程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5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在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排名第5。2007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成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014年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4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成绩为A,2022年进入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建设工作即将正式启动。化学工程学院是我国化工高等科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整体水平位居全国著名大学同类院系一流水平行列。
化学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由院士、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为核心的、学术造诣深、富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60余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科学院双聘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等高层次人才16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四青”人才13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19人。在专任教师中,博士生导师70余人,正副高级职称教师13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左右。
化学工程学院始终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教育改革与创新,致力于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拥有化学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化学化工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和北京市高等学校“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化学工程与工艺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能源化学工程成为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环境工程专业成为北京市特色专业;2019年学院的三个本科专业全部首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三个本科专业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工程认证。学院十分重视教学研究,近年来承担省部级教改立项5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2项。建设国家精品课程2门、北京市精品课程3门。出版“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精品教材和北京市精品教材10部。
化学工程学院牢记“国之大者”,围绕“四个面向”,构建了具有学科前沿性和交叉性为特征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化应用”三位一体的创新研究体系,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研究平台和基地、全国高校化工学科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与兄弟学院合作建设“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高校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和膜分离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近年来,学院主持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百余项,年科研到款经费达1.1亿元以上,年发表SCI收录文章600多篇,年申请国际、国内专利100余件,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和北京市级奖励30余项。学院在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纳米材料与技术、能源化工、资源化工、环境工程、应用化学等领域拥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是国家化工高等科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
— 招聘学科与研究领域 —
根据学院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即将启动的第二轮化学工程与技术“双一流”学科建设规划,现面向全球诚聘各类高层次人才。
招聘学科和研究领域包括: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膜科学与技术、精细化工、材料化工、能源化工、纳米材料与技术等。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大气污染控制、水科学与技术、土壤修复技术等。
【其它】
与化学、化工、材料、环境有关的交叉学科方向。
— 优青(海外)项目指南 —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资助强度:100-300万元
资助期限:3年
— 申请人条件 —
1、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2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2022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1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2、限项要求
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支持期内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 申请人注意事项 —
1、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按照项目指南要求,与依托单位签订工作合同或者意向性协议,于2022年2月15日以后登录信息系统,在线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申请人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申请人应当按照申请书填报说明和撰写提纲的要求用简体中文或英文在线填写申请书,并上传附件等材料。
3、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实行无纸化申请方式,申请人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公正性承诺书等材料至依托单位,由依托单位审核后在线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4、项目申请信息系统链接:https://isisn.nsfc.gov.cn/依托单位应在规定的项目申请截止日期(2022年4月15日)前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
— 学校支持保障 —
【职务岗位】
聘为学校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教授(正高级,事业编制),享受高质量发展绩效。
【科研启动经费】
200-450万元(含国家配套)。
【工作条件】
提供优良的科研环境及独立的科研办公用房;提供事业编制团队助手名额。
【生活待遇】
提供200万元补贴(含国家配套)以及周转房或相应租房补贴;安排配偶工作和优先推荐子女入学;提供相应医疗保障。
— 联系方式 —
联 系 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10-64434782-8002
电子邮箱:liying@mail.buct.edu.cn